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07    次浏览
湖北日报讯刘武俊含冷僻字身份证使用难,一直是困扰这部分群体的老大难问题。公安部日前召集工信部、人社部、住建部、卫计委、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7部委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推动冷僻字身份证在各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正常使用。媒体报道,上海一市民因姓名里有冷僻字,申领身份证7年未果;北京芈姓市民因为生僻字,身份证办了一年,即便如此,每次出差旅游坐飞机,在登机之前都要去经理值班柜台手写登机牌,盖章之后才能登机;还曾有市民的名字里有个“垚”字,在办理银行卡时,就变成了“?”或“*”,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据统计,我国有将近6000万公民的名字中含有冷僻字。对待冷僻字,以往户籍登记部门会建议公民为新生儿起名时尽量使用常用规范汉字。但或是为了不让孩子重名,或是为了图个深刻内涵,许多家长在为孩子取名时,依然会选择用冷僻字。而随着他们长大成人,有一些人因为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只好改名。姓名代表了汉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为了录入的方便,就限制公民的取名自由。公共服务应是以公民的具体需要为依归,而非要求公民让渡自身权利,来适应公共服务的不足,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应因公民姓名繁易程度而打折扣。更何况,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对于生僻字录入已经不存在技术门槛,解决身份证冷僻字使用问题,其实是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公安部从2004年就开展调研,建立了公安人口信息库专用字库,并推动各用证部门完善有关识别系统,眼下更全面推动冷僻字身份证在各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正常使用,就是积极的补课之举。解决身份证冷僻字使用问题,就是尊重每一张身份证,看似冷门的冷僻字,考验的恰恰是公共服务的成色如何。因为一个字就被卡住不动,实质上还是有懒政思维在拖后腿。该升级的不只是有关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升级政府部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